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构新闻

张澜在南充创办实业教育初探

2024-08-09

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热爱祖国,酷爱家乡。他曾为南充地区的革命事业撒播了种子,也曾为家乡南充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特别是他所创办的实业教育(职业教育),其影响更为深远。

振兴南充实业,推进南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是张澜创办实业教育的根本原因。南充地处川北,历代均为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中心,但因土地贫瘠,民食常有不给。民国建立以后,由于政局动荡、军阀割据的影响,更使得各业凋敝、市井萧条,民生极为困苦。所以,自民初以来,全县人士力求摆脱军阀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地方各事由人民自主,以苏民困而厚民生。张澜先生即是极力主张南充实行地方自治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南充地方要求得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则须实行地方自治;而要实现自治,根本的出路是发展地方实业。因为只有实业发展以后,才会使人民的财力增加,才可以求教育的普及,地方自治事业才有钱有人去办。因此,他明确提出“南充的自治,也就是实业的自治”。基于这种政治主张,张澜先生进一步提出,南充实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使教育服务于实业,则又必须大力发展实业教育。他说:“南充教育的根本计划,不专是注重教育,实在是倾向实业,是要把教育的基础建筑在实业上面。”他最终得出结论:“南充的教育可以说是实业的教育。”

南充的教育,自清末废除科举以后,虽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创办了不少新式近代学校,并传授近代科学知识等,但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其弊端的表现,正如张澜先生所指出“前此中小学校授之普通科学,专为升学的准备。苟使小学毕业后不能再人中学校,中学毕业后不能再人专门学校,则其所学殆全归于无用。所谓学生者,亦遂成为废材,为商不能,学工不可,勉强充当小学教师外,大多数流为无业游手之人,甚而不是杂人匪徒,即去缘附军队以求生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澜先生认为只有注重实业教育,“使多数青年得有谋生的智识与技能”,从而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可见,改变自清末以来南充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病,以稳定地方秩序,这也是张澜先生创办南充实业教育的重要原因。

张澜在南充创办实业教育,开始于1914年。是年,张澜先生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辞去众议员职务,由北京返回南充,并在南充地方有识之士支持下,创办南充县立中学校、实业学校和果山蚕业社。这些学校均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一面学习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则实地进行种桑养蚕与缫丝,学生毕业后回乡生产。这是张澜实业教育思想的发端时期。

1920年,张澜由北京回南充。因受五四运动新文化新政治思想的影响,有感于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回南充后在政治上积极倡导地方自治,在教育上除传播新思想外则大力提倡发展实业教育。他从1921年起出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和端明女子中学校长,积极从事教育改革。他不顾四川省教育厅的阻挠和反对,于1924年毅然对学校体制进行改革,将县立中学校、乙种实业学校和县立高等小学合并为一校,并在学校内设立师范部、中学部、农蚕部,后又创设中医班、工业班。在端明女子学校内也分设中学部、小学部、师范部、职业部。合并后的南充中学是一所较为典型的实业学校,也是当时四川省内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这一时期,是张澜实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

1931年,张澜先生辞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的职务后,再次出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在从事抗日运动的同时,于1932年将县中与县立初级实业中学合办,更名为南充县立职业中学,分设农业、工业、乡村师范、普通中学各科。张澜在1942年又积极领衔倡导、筹办南充私立育才高级职业学校,并出任名誉董事长。该校设有工科、商科,后又增设中等水利科等。其创立之宗旨,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材,服务桑梓,振兴实业为最高目标,是一所非常典型的职业教育学校。这一时期,是张澜实业教育思想发展时期。

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将实业教育与传播新思想相结合。张澜先生认为,“教育是社会政治的一个部分,只有改造社会政治,才能完成改进教育的使命”。所以,他在创办实业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改造社会的新理想。他谆谆教育学生,要求他们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并经常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鼓励学生继承五四精神(即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特别是支持学生参加实际的政治活动。例如在1925年发动学生反对南充军阀何光烈横征暴敛、鱼肉乡民。在教师使用上,既重视教师教学水平,也非常注意思想进步。在他主持合并后的南充中学校务时,聘用了大批学识水平较高、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如张秀熟(后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袁诗荛(后任中共川北特委宣传部长)、何班辉、程鸣家、任乃强、杜象谷等,从事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他还曾经邀请吴玉章先生在南充中学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座,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得南充中学的民主气氛更加浓厚。1931年,张澜所聘用的教师多系成都大学毕业的社会科学研究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思想进步,倾向马列主义。他们到南充中学任教,不仅传播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播新思想,使学生树立起新的世界观。张澜先生的这些办学主张,促进了学生的思想解放,使他们树立起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壮志,形成了南充青年学生特有的新风气。

其次,实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张澜创办实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远在1914年创办县立中学、实业学校和果山蚕业社时,张澜就已明确制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不仅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实地进行种桑养蚕和缫丝,毕业后则回乡生产,做到学以致用。1924年张澜主持南充中学校务时,更加注意提倡劳动教育,教学生注重躬行实践,不尚空谈,提倡劳动。他鼓励学生半工半读,既掌握课本知识,又从事劳动实践锻炼。例如,南充中学创设师范部,则办有附属小学,供学生学习、试教。创设农蚕部,则开办有农场、桑园、蚕室、烘茧灶,以便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创办工业班。则与地方染织业合资建立“嘉陵织绸厂”,提供学生实习。此外,医学班也开设有药房和诊断处,供学生实习使用。1931年,他再任南充中学校长时,又新设立机械科,并附设机械工厂,聘请专门技师指导学生实习。特别是由他领衔倡办南充私立育才高级职业中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理科除设有国文、数、理、化等基础课外,还设有会计学、统计学、银行学、财政金融概论等专业课。同时,学校办有实习银行,供学生实习,并且还与当时有关业务单位挂钩,到银行中实习。这种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成才。

再次,实业教育的多层次性。这是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的又一特点。张澜在1913年创办实业学校时,其职业教育还仅仅局限于种桑、养蚕和缫丝。到1924年合并南充中学,则不仅设普通中学部,而且设立农蚕部(分农蚕班、蚕丝班)、师范部,后来,又设立工业班、中医班。1931年在南充中学内又新设机械科,1932年组建南充县立职业中学,则分设农业、工业、乡村师范、普通中学各科。到1942年倡建私立育才高级职业中学时,则又设立商科、工科、水利科等。由上可见,张澜创办实业教育,不仅有普通中学教育而且还包含有师范、医学、工业、农业、水利等多种教育,这样就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成为社会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曾经主持过南充中学校务的秦树风先生指出,多层次教育,“使诸生各得发展其天然本能,养成一艺之长,以自树立”。

image.png

1942年张澜与南充私立建华中学初中毕业班同学合影

image.png

最后,实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这是张澜创办实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南充历来是四川重要的蚕桑出产地,也是四川丝绸生产的首区之一。张澜先生关心家乡实业发展,而特别是对南充蚕丝业发展更寄予厚望。他认为南充地区气候土地“最宜于种桑”,而南充的出产也“只有蚕丝业可望发达”。因此,他指出南充实业发展首先是重视蚕丝业的发展。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创办南充实业教育重点就放在发展南充地方经济上。在1914年,他创办实业学校和果山蚕业社,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地方蚕桑事业人才。1924年改革南充中学学制后,即专门设立农蚕部,培养具有较高学识和技术的农蚕业人才,“将来在社会上去作农蚕业的指导者”。后来,新设立工业班,“注重染织,准备将来改良机织业”,生产更上乘的蚕丝。同时,为了满足南充地方需要,南充中学农蚕部开设了一两年毕业的的蚕业速成班,“为社会上广造有栽桑养蚕缫丝的普通智识和技能的人”。并且从1924年开始,农蚕部开办了四年毕业蚕丝班,教学“注重制丝造成精良技术,为地方丝业界储备专门技师,以求制丝的改良进步”。张澜先生这种将实业教育根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主张,也就是赋予了实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张澜先生在《南充之实业自治》一文中就指出:“吾人对于县中实业,苟依此计划不断地进行,预期十年以后,南充全境将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制丝的精良在本国中最低限也当与杭产比并,南充俨然成为蚕丝业的著名产区。”

image.png

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对南充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张澜先生在南充创办实业教育,不仅是四川兴办教育的创举,同时也推动了南充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受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张澜在1924年大胆改革南充中学学制,举办实业教育,曾受四川省教育厅的阻挠和反对。省教育厅并以不发给学生盖印文凭为要挟,企图挑起学潮。但张澜在社会各界人士及学生家长和学生的拥护下,毕业证书不报省教育厅盖印就发给学生,得到社会公认。对此,省教育厅也莫可奈何。事实上,张澜所主持的南充中学,不仅吸引了川北一带有志青年争先恐后奔向南充,其声誉也波及全川,从而推进了南充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天的四川省蚕桑学校,其前身就是张澜在南充中学创办的农蚕部。同时,张澜先生在创办实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起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大志,从而培育出了许多爱国的青年志士,使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如罗瑞卿(农蚕部学生)、任白戈(师范部学生)等,皆出自南充中学。

image.png

张澜、蒲殿俊、罗纶在南充的合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张澜所创办的实业教育为南充地方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促进了南充经济的发展。其中,尤以农蚕班的创设,影响甚大。它为当时南充培养了一批蚕丝业人才,对南充蚕桑和丝织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充的蚕桑丝织业尽管历史悠久,但在1910年以前其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只是到了民国建立以后,才逐渐走上了较快发展的道路。20年代以后,南充日益成为四川蚕桑业和丝织业的中心地区之一。南充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与张澜先生的倡导、创办实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与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广植人才的影响有关。比如,1925年张澜先生与南充地方染织业合资创办嘉陵织绸厂,该厂使用的工人多由南充中学农蚕部学生中招收,由于生产者知识水平较高,再加之技术上的优势,因而织绸厂的生产发展非常迅速,产品质量较以前地方创办的织绸厂大大的提高,产品畅销省内外。其后,南充又创办“五福绸厂”“荣禄绸厂”和四五十家机房,都无不以嘉陵织绸厂为楷模。可见,南充桑蚕丝织业的开创与发展,是和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的积极推动分不开的。此外,张澜先生创办的中医班,也为南充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知识的中医,南充著名中医李务滋、李文光、马遂良等,均为该班学生。

总之,张澜先生创办实业教育,不仅推进了南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对南充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张澜先生对家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二期)

返回列表

机构新闻

  •   网址:www.lzef.org.cn
  •   电话:010-8589 0840
  •   邮箱:adm@lzef.org.cn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大街86号2号楼
  •   邮编:100075

澜之教育公众号

澜之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20210385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04号 技术支持:富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