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2025年4 月 2 日,由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主办,张澜研究中心承办,澜之教育基金会指导,南充张澜纪念馆和西充张澜故居管理所协办的第二届张澜生平与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北京、江苏、重庆、湖南等省市的近 200 位张澜先生亲属代表、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代表齐聚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共同探讨张澜思想研究的实践与成果,回溯那段抗日烽火岁月,挖掘张澜精神的时代价值。
会上,副院长王小丁宣读了“抗日烽火中的张澜”征文评审结果。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常委、张澜职教集团董事长、澜之教育基金会理事王晓晴,澜之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张雯松,学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徐远火,副院长王小丁分别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一场传承张澜思想的学术盛会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徐远火代表学校理事会、学校党委和行政致开幕辞,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张澜先生亲属代表,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徐远火表示,今年是张澜先生诞辰153周年,我们以“抗日烽火中的张澜”为主题举办学术思想研讨会,既是对先贤的深切缅怀,更是希望凝聚学界力量,挖掘张澜精神的时代价值,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我们将以此次学术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张澜研究,将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继续发挥张澜书院、张澜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张澜年谱长编》等项目研究,不断丰富张澜精神的时代内涵;坚持以张澜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办学方向,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培养更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张澜先生亲属代表张学宪在发言中从文本挖掘技术和AI技术助力的角度,阐述了张澜先生文史资料数字化对于社会各界深化对张澜先生的认识、传承和传播张澜思想的作用和意义。张学宪表示,虽然张澜先生没有给后代留下任何资产,却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思想与精神宝库。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张澜、学习张澜,将张澜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坚定不移做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吴薇代表民盟南充市委会致贺词,她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广大专家学者、盟员以及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张澜先生在抗战时期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民盟的优良传统,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对这一弘扬先贤精神、庚续红色血脉的学术盛会充满敬意与期待。我们愿以学习者、支持者的身份,以新视角、新史料、新方法,与各界同仁共同探索张澜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抗日烽火中的张澜”这一主题,深刻阐述了张澜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交流研讨了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张澜研究的实践探索和最新成果。
澜之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理事长、张澜曾孙张雯松以“论张澜先生的朋友之道”为题,分享了张澜先生朋友之道的丰富内涵、具体体现及当代启示。他表示,张澜先生的朋友之道贯穿在先生的“四勉一戒”中,秉持正直,诚者无伪,诚者无妄。我们要弘扬张澜先生的交友之道,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院研究员、张澜外孙女陈和平从“发动民众救亡,促进团结抗日”“支持统一战线,反对分裂投降”“联合爱国党派,创建民主同盟”“投身民主宪政运动,推进国家政治进步”四个方面回顾了张澜先生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的历史贡献。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党跃武解读了张澜先生《抗战星期刊》1937年第2期发表的《是非与认识》一文,他指出,现代教育者要从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使命的角度,全面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要素、全过程和全领域。
民盟成都大学主委、图书馆长桂世权围绕“张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及其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交流分享了成都大学在高质量创新践行张澜教育思想方面的实践路径、研究成果和育人成就。
深圳笔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卢林发以“数字赋能:探寻张澜历史文献价值新路径”为题,从历史、文化和学术维度阐述了数字赋能张澜历史文献研究的实现路径。民盟南充市委员会三级调研员贾德灿探讨了张澜先生《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民盟常德市委彭梅华交流了张澜先生抗战期间诗歌创作的战斗性和艺术特征。
民盟南充市委员会、张澜纪念馆、学校张澜书院以舞台剧《迎接光明》、红色情景剧《澜心家语》、朗诵《巨澜奔涌》
、合唱《民主之澜》,把张澜先生的思想和事迹“搬”上舞台,重塑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革命家、教育家张澜的光辉形象,生动诠释了张澜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校领导、二级学院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张澜书院学员参加研讨会。
澜之教育基金会始终秉持张澜先生“教育救国、职业强国”的理念,致力于在新时代语境下探索张澜教育思想的当代表达路径。本次研讨会,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我们愿与学界、业界同仁一道,深化张澜研究,延展思想脉络,让张澜精神在教育改革、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中不断焕发生命力。
未来,澜之教育基金会将继续依托张澜书院、张澜研究中心,深化与高校、社团、企业的合作交流,拓展《张澜年谱长编》等学术工程,以实际行动守护思想火种,培育德技并修的有为青年,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返回列表2025-03-11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