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中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彰显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澜之教育基金会党支委与秘书处同仁们组织了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研讨学习。
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张澜先生,作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的救亡图存实践,其抗日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重要方面:
抗日思想的核心要义
教育救亡战略
张澜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建华先建人”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在唤醒民族意识、培育抗战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创办南充建华中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日组织学生高唱抗日歌曲,深入开展救亡宣传活动。
民主抗战方略
张澜先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主张“教育独立”,通过民主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抗战骨干力量。他积极支持中共教员在教学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学生成立进步社团,构建起具有“民主堡垒”性质的抗战教育体系。
知行合一实践
张澜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强调教育工作必须服务于抗战实际需要。他通过创办救亡壁报、举办时事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有力推动了学生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的全方位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行动的重要实践
创办建华中学
1938年冬季,张澜先生在南充创办私立建华中学,明确提出三大办学原则:将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如每日早操唱抗日歌曲);推行民主办学(坚决反对党化教育,保护进步思想传播);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宣传抗战。使该校迅速发展成为当年川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教育基地。
支持中共抗日主张
张澜先生在抗战期间与中共保持密切合作,允许中共地下党员在校内开展革命活动,并公开批评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他创造性地提出“教育精神的民主化”理念,深刻指出思想自由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意义。
统战工作与政治抗争
作为民盟领导人,张澜先生通过政治协商积极推动抗战动员工作,其“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参政意识直接服务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他始终秉持“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信念,在抗战危局中与中共保持高度一致。
历史评价与当代启示
张澜先生的抗日实践充分展现了知识分子“与时代共进”的历史担当。其教育思想不仅为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更为当前“文化育人”“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提供了宝贵历史借鉴。
精神传承与时代价值
1 张澜精神的光辉照耀后世
张澜先生的崇高精神品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世无数知识分子的前行之路。他那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深入挖掘和弘扬张澜精神,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2 教育领域的持续影响
张澜先生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关于“建华先建人”、教育服务于抗战实际需求的思想,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 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
张澜先生在抗战时期所倡导的民主理念和实践,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
展望未来与行动指南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张澜先生的抗日实践和精神品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同时更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动起来,践行张澜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澜之教育基金会为传承张澜先生之精神,践行先生之教育理念,在张梅颖主席倡议下,得到了民盟中央领导、教育界、企业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于2017年筹备发起,2021年经国家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慈善教育基金会。经过这几年的机构建设、理论研究、项目探索,发挥界别优势,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在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助力、教育公平推进、未来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澜之教育基金会全体党员和同行者将传承张澜的民主和实践精神,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以张澜先生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5-03-11
2025-07-24
2025-09-05